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看书网 > 砚墨生华 > 第10章 第 10 章

第10章 第 10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深秋的细雨淅淅沥沥,范阳撑着伞站在社区图书馆门前。前些日子古籍鉴赏课学员协助整理藏书时,他发现馆内儿童读物区设施陈旧,绘本数量不足。此刻他手中提着两个沉甸甸的纸箱,里面是精心挑选的传统故事绘本和手工制作材料。

"范先生,您怎么亲自送过来了?"图书馆管理员李姐迎上来。范阳笑着将纸箱放下:"想着孩子们放学就会来,早点布置好,他们就能早点看到新书。"他环视略显昏暗的儿童区,注意到墙角的插座数量不够,便从包里掏出便签纸写下建议,又在书架旁标注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书籍位置。

正当范阳用麻绳将手工纸灯笼悬挂在书架间时,一群背着书包的孩子涌了进来。"哥哥,这个灯笼是给我们的吗?"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仰着脑袋问。范阳蹲下身子,从纸箱里取出一本《二十四孝》绘本:"不仅有灯笼,还有新故事。不过要先答应我,看完要把书放回原位。"孩子们纷纷点头,围坐在铺着软垫的地板上翻阅起来。

便民平台的文化实践周活动仍在继续,书法课学员为社区书写的春联大受欢迎,甚至有其他街道的居民前来索要。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,学员们因长时间书写出现手腕酸痛的情况。范阳没有直接建议休息,而是在书法课上增设了古代文人的养生操环节。他亲自示范古人流传的"腕部八段锦",边做边讲解:"就像毛笔蘸墨要适度,书写也要劳逸结合。"

与此同时,便利店的"食材盲盒"计划意外引发争议。有顾客在社交平台质疑盲盒存在临期食品倾销的问题。范阳没有立刻回应,而是连夜整理出近一个月的食材进货、销售和盲盒打包记录,制作成清晰的时间轴。第二天,他邀请几位提出质疑的顾客到店内参观,指着墙上的"溯源墙"和冷库监控屏幕:"每样食材的保质期都有严格记录,盲盒里的剩余食材都是当天未售完的新鲜品。"他还现场演示盲盒打包过程,将标注着生产日期的便签贴在每个包装上。顾客们消除疑虑的同时,也被他的细致所打动。

苏晚医院文化节的后续反馈出乎意料地好,其他医疗机构纷纷联系便民平台寻求合作。范阳在与某私立医院洽谈时,注意到对方会议室的布局不利于沟通——长桌将双方分隔开来,容易产生距离感。他没有直接提议改变布置,而是建议将会议形式改为"围坐茶话会"。当大家围坐在圆桌旁品茶交谈时,原本严肃的合作条款讨论变得轻松起来。最终,双方不仅达成合作,对方还采纳了他提出的"在病房设置文化角"的建议。

随着团队规模扩大,员工之间的沟通效率开始下降。范阳借鉴古代驿站传递信息的方式,在办公室设置"信息墙"。他用不同颜色的便签区分工作进展、待办事项和创意建议,还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标记系统:红色代表紧急,蓝色代表待跟进,绿色代表已完成。每天早会,大家不再冗长地汇报工作,而是直接在信息墙前指出重点事项。这个看似简单的改变,让团队协作变得井井有条。

一天傍晚,便利店来了位推着轮椅的中年男子,为患病的母亲购买生活用品。范阳注意到老人想吃的糕点店里刚好缺货,便记下需求。第二天,他特意绕路到另一家分店买到糕点,还附赠了一张手写的养生食谱。男子再次到店时,眼眶泛红:"您不仅帮我买到东西,还写了这么详细的食谱...太感谢了。"范阳摆摆手:"不过是举手之劳,照顾家人本就是应该的。"

社区即将举办重阳节活动,范阳受邀参与策划。他没有急于提出方案,而是走访了多位老人,记录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和愿望。在策划会上,他提出"时光信箱"的创意:让年轻人给老人们写信,倾听他们的人生智慧;同时鼓励老人写下对未来的期许。他还建议设置传统游戏区,复刻老人们记忆中的踢毽子、投壶等活动。

深夜,范阳在书房整理社区活动的物资清单。砚台残片旁放着孩子们送给他的手绘感谢卡,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"谢谢哥哥的灯笼"。手机震动,是苏晚发来消息,分享医院新设立的文化角照片。范阳回复:"看到大家喜欢,一切都值得。"窗外,秋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,他知道,每一次对细节的关注,每一份对他人的体谅,都在编织着一张温暖的大网,将这座城市里的人紧紧相连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