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看书网 > 碎碎念 > 第27章 作者篇

第27章 作者篇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谨以此文,献给所有搞创作的写手。

本人是一腔孤勇的冷题材爱好者选手,所以无法传授某些套路,只能简单说两句,写作路上有过哪些迷茫,并走出了哪些经验。

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。

●(一)心态

明确自我,开始动笔。

我仅代表我自己:

我创作,不求迅速爆利,宁可用心写好一个故事,耐得住寂寞,忍得成坚守。

没有生下来的文豪。所以,我知道长路漫漫,胜者为王,努力不够时不要埋怨天赋。

●(二)练习

先完成一本or两本,尝试你喜欢的题材。

先尝试练习一个完整的短篇,可以模仿别人套路,字数多少随意,最重要的是完整度。

①熟能生巧,多写多练。

每个人都不一样,每个人的方法论都不同。

多写!多写!多写!重要的事情说三遍!!

自我探索,认识了解自己,找到擅长的领域,有表达欲的题材,能坚持下去的人设。

换句话说,我写文的动力是为了满足xp。

所以无需盲目跟风,看干货,追热点,坚持自我,总结复盘出自己的东西才能进步,同时更好地保持创作热情。

②自己作为读者去看。

会对剧情,人设,节奏,冲突,有所领悟。

认真完成,有完结本经验积累后,会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。

我明确了我的写作思路,先用“一句话”概括我想写的这个故事。

③网文无需过分打磨。(仅代表我)

过多纠结反而不好,修文比写文痛苦。

当天写完当天发,再上软件找错别字,揣摩语感,感受人物情绪,再适当地作删减。

●(三)学习 *非常重要,最为重要

【第一篇章:故事本身】

①不着急看资料书,明确我们是写故事的。

写作本身就是主观的。千人千面,千文千眼,不一定别人的方法适合自己。

②明确写作主旨,我倾向事业感情双开。

我的套路是,一个主角身份低,一个主角身份高,一方搞事业一方粗箭头,在搞事业的同时谈恋爱,暧昧拉扯,确定关系,冲突矛盾,发疯质问,携手并进,皆大欢喜。

我只有思路,提前想好高潮,还有结局。

*感情线:从陌生到亲密,再到分歧,理解。

*事业线:起点低的一方,事业晋升,从小官到大官,从低端局打到高端局。起点高的一方,则是对自我意识的突破和挖掘。

【第二篇章:人物动机】

①爱主角,也爱配角。

我不写人物小传,没有大纲。但我会画地图,打人物关系谱,随便写,不需要太严谨的框架,重要的是自己能看懂,够用就好。

赋予主角一些美好品质的同时,也别把配角当成工具人,笔墨不能多,但别不把配角当人看,稍微倾斜一些智商,但不能盖过主角风头。

有一句话,反派不会觉得自己是反派。所以,我一般不写单纯的坏种,更多是立场不同,把反派当正派来写得更妙。

②炮灰没名字,次要配角暂时不给名字。

可以先让npc出现,暂时不给名字,但是回过头去发现他有用,现编一个写上。

一次出现,没用,他是npc。一笔带过。

一两次出现有点用,他是炮灰。不给名字。

次数多了出现,他就成为一个次要配角了。建议给名字,看情况。

(这样设计,降低阅读门槛,提高观感,免得读者记不住太多人物,影响了看文体验)

③笔墨最多的主角,动笔前保留神秘感。

可以说,正式写主角之前,我对他们俩都很陌生。我是边写边改文案人设的那一类。甚至于写完了我才知道,哦,原来他们是这种性格。

为啥不着急先想好嘞?人首先是复杂的,再然在事件中由他们推动,才能看出人物个性,写这人处理事情的态度,也就是写人。

so,一开始我会有思路,但人物细节慢慢填充细化,我觉得这对创作也更友好。

每次写作,我保持新鲜感,对两位主角的期待感,也是一个我熟悉认识他们的过程。

【第三篇章:世界观设定】

①地图

有需要地图设计的,PPT上随便画。随心所欲一点,除非真想尝试某些:对地理知识要求很高的题材,不需要太严谨。

事实是,在故事不好看的前提下,大多数读者根本不会关心世界观战力设定。能被钻研抠细节的文,一般都是有热度的。

②社会结构

不好说,我一般写架空,最终解释权在我。

除却部分官僚官制需要凹得专业一点,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主角的b格服务。(bushi)

以古耽举例:至少要搞清楚,官职,官服,职称,礼节用语等等……还有,对自己文章内的权力分配要有清晰的认识。——这点标亮。

③战力设定

目前没有涉及过。再补充。

【第四篇章:文笔】

①明确一点,文笔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。

所谓青菜萝卜、各有所爱,看个人口味。

②(仅代表我)围绕以下几点展开讨论:

写作语感,情绪渲染,要素堆砌,场景画面感,背景音乐的契合。

【这五点展开一下讨论】

写作语感:

①这是一种很模糊的东西。

语感,就像有些人的文读起来很累,字都能看懂,组合起来就觉得无聊疲惫,晦涩难懂,我觉得这种不适合网文创作。(一家之言,仅供参考)站在读者的角度上,任何文艺作品都适用于放松,当然,有想‘达到品读鉴阅’这一点追求的写手则不同。

有些文读起来很轻松,很白,但就是让人觉得舒服,好品,我喜欢这种,但总又觉得少了文学性,缺乏让人二三咀嚼的回头感。

——做到了这点的,感觉容易被卖实体书。

②讲究用词的准确和凝炼。

以诗举例,春风又‘绿’江南岸。一个绿字,这句话就活了,还记得是语文老师教的。

还有一句我很喜欢的,诗鬼李贺的,来‘煎’人寿。这个煎字,太绝了,第一次看的时候那种感觉,简直振聋发聩。

适用于古代,我喜欢古代,那种在字里的品味,几个字说尽了恩怨缠绵的拉扯好香。

③比喻的唯美感和朦胧感。

用植物or器物比喻人,猫猫狗狗,感觉都烂大街了。

这个人美。写他像青玉瓷,瓷器是一种很美的意相,破布娃娃什么的还是算了。

这个人俊,正。写他像石中松,砥流石,漆木架……不必在意,发挥想象。

直说眼睛鼻子嘴巴的外貌描写,害……俺不太喜欢,甚至于服装描写,俺也稀烂。待学。

④长短句的运用。

以下观点非常主观,慎看。

最近写出一种感觉,也是爱品读小h文得出来的经验。(注:我不是建议大家写小h文,而是可以去品味观摩一下,高下立判)为什么有些写手的h让人觉得毛绒绒的好品,而有些则恶心,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功力的不同。

长句:倾向于微妙与华美。适用于环境、心理描写,也就是“静”的。

短句:倾向于干练与节奏。适用于动作、台词描写,也就是“动”的。

情绪渲染:

①台词

我总会琢磨,这句台词让我自己说出来,会不会奇怪。也就是说,作为一个正常人说出这样的台词他会不会觉得自己有病?

不好说,感觉包括影视作品里,人物台词也确实咬文嚼字,非常规整。排除古代题材。

现代题材,我有意让我的角色语序混乱,甚至断断续续,采用一种更生活化的表达。

比如:“今天我们到哪里去吃饭?”

我写:“走,吃饭吗?哪儿去?”

正常人在生活中说话,其实是嘴巴比脑子快,所以有时候不是那么地讲究逻辑思维。

②外貌描写,动作描写。

1.待研究。

2.本人在动作描写上是短板。

略读金庸,发现文字干练干脆,毫不拖泥带水,几字寥寥,精准凝炼,画面感拉满。

(注:随便抄的,本人不好读书,对金庸了解甚少,只知大家,粉丝切莫计较)

列:那老王站起身来,抡刀上前夹攻。乘马客大喝一声,老王吃了一惊,一刀没砍准,乘马客劈面一拳,打得他鼻血直流。老王只顾护痛,双手掩面,当啷一声,手中单刀跌落。乘马客抢过单刀,回手挥出,砍中一名手持铁尺的公差右肩。他兵刃在手,如虎添翼,刀光闪处,手持铁链的公差左腿中刀,跌倒在地。剩下一名公差不敢再战,不顾同伴死活,和老王两人撒腿就逃。乘马客哈哈大笑,将单刀往地下一掷,跃上马背。

悟:多用四字,酌词尽量短,用逗号隔开,一动就是一句话,句号收尾,代表这一句话描述的这个角色。

观摩名家,脑子里可以拼凑接上述画面,也并不是多复杂的用词,通俗易懂,实在是受益匪浅。

勤加练习,多学多练,祝愿大家都能有所感悟。

③情感状态

这种很难,我也不会,简单凹两句。

建议多看经典电影,和优秀电视剧。

最近也算遇到了点瓶颈,调动情绪是写文最难的一点,我这么认为。

比如说,虐文。

我看得很少,一是不想给自己找罪受;二是觉得很多都是为虐而虐,无病呻.吟。一句话说开了的事,角色跟没张嘴一样,拖了又拖拧巴不说,再加上大段心理描写,直接劝退。

相反,我可能会各个角色的心理台词描写,还有环境渲染衬托描写,替代所谓的情绪描写。大哭啊,大吼啊,感叹号啊,如果少了气氛烘托,那么这种表达就不高级,用文字呈现不够有张力,毕竟画面感是由读者想象的。

上次,我满意的一段,写死一个含冤而死的配角,加上当时听着契合的BGM,脑子里大雪纷飞,天公喊冤,真是很好哭一种体验。

——影视剧电影是占了很大便宜的,学故事,学人设,我也不喜欢看书,喜欢看影视作品。

再比如说,爽文。

最近了解到了一个词语,节奏感。

换句话说,情节一幕幕的推动感,一件事连着一件事的密度,人物情感状态的紧凑,最重要的必须采用一个节点来宣泄。标亮。

什么是爽?

是宣泄!是发泄!是释放出来的压抑!

是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的激烈碰撞与火花。

例如《斗破苍穹》萧炎的名言:“三十年河东!三十年河西!莫欺少年穷!”——又典,又爽。就像口号,非常有记忆点。

以上台词,一定要配合着一个大冲突事件,比如退婚,比如报仇,比如造反……等等。

(补充一下,我不太会写打脸,待研究)

要素堆砌:

①采用意相隐喻。

1.如果我赋予角色一个机遇,但是他拒绝了,那么我会写一段小情节来暗示这件事。

举例:一只锦鲤游到角色手上,想让他投喂自己,但是角色拒绝了——暗示他错失了好运。

2.还有一种,比较细节,用于电影电视剧中,比如《知否》中女角色拿着扇子,盛家三个兰手上绣着不同的花样,分别隐喻着她们的人物个性or身世命运。相当于借物喻人。

3.更有谐音梗,名意梗。例如官场电视剧《岁月》中的梁致远、罗清水、吴过。他们三个,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处世立场。

梁致远:宁静致远。契合角色的成长路线。

罗清水:一种清高,随波逐流的态度。

吴过: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剧中的他也确实是这么个角色。

②采用环境渲染。

以景物衬托心情,用光线借喻心态。

待研究。

场景画面感:

①色彩碰撞。

角色衣服的颜色,再配合着环境光线的运用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