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看书网 > 她与驸马的二三事 > 第60章 60

第60章 60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冯妙瑜在延禧门外下了马车。

两个面容森严的老太监冒雨用肩膀顶着宫门,雨天地滑,使了全身的力气,也只开了一道仅能容纳一人通过的小缝。

黑压压的云层笼罩着整座宫城,暴雨压的人喘不过气来。雨幕中依稀可见几点摇曳的灯火,快走到太极宫门口,冯妙瑜才意识到今晚被叫来不只她一人。

有人从后面拍了拍她的肩膀。

是冯敬文。

“你也被父皇叫起来了?”伞缘相接,并肩同行数十步,冯敬文问她。

冯妙瑜不咸不淡的“嗯”了一声,算是回应。

“这么晚了,也不知道父皇叫我们有什么事。”冯敬文嘴里嘟囔着。

肯定不是好事。冯妙瑜心想。

等到了太极宫门口,刘公公早已在此等候二人多时了。他向两人行了礼,低声道:“皇上正在书房里同几位大人谈话。他吩咐奴才带二位先在书房旁的隔间歇一歇脚。”

“刘公公,这是出什么事了?”冯妙瑜微微蹙眉,问道。

父皇这个时间还接见大臣,实在是不寻常。

“唉,奴才一边走,一边慢慢和您二位说吧,请随奴才进来吧。”刘公公答道。

等走到了书房门口冯妙瑜姐弟两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。献亲王的死对世家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,朔方军情紧急,刻不容缓,也是为了安抚世家,冯重明便从世家子弟中挑了一个叫潘青的率军赶赴西境支援。

虽说帝王给他加封了个大将军的头衔,但他在盛京呆了大半辈子,最多读了两本兵书,哪里有领兵作战的经验?明眼人都知道他就是个空架子,实际行军打仗全由底下几名副将商量着布置。可谁知这个潘青是个心比天高的,急功近利,竟不顾几名副将的劝阻贸然出击,孤军深入,中了蛮族埋伏,害三万大军全部被分割围困在孤城之内。

原本解朔方之困的大军变成了瓮中之鳖。气得冯重明摔了密函,直骂那人蠢才。

隔间和书房只隔着一道十二折的黑漆螺钿山水大曲屏,刘公公给两人上了茶,书房里几人的谈话声隐隐传来,冯妙瑜漫不经心地听着,冯敬文突然鬼鬼祟祟凑过来,扯扯她的衣袖。

“这么晚了,我又不懂得行兵打仗,你说父皇叫我们来做什么?”冯敬文低声道。

书房里传来几声重重的咳嗽声,谈话声止住,有人问起了冯重明的身体,冯妙瑜从屏风缝隙的间见冯重明扶着桌边咳嗽,过了好久才直起腰,说了句朕无事,不过是有些着凉,几人的谈话才又继续下去。

冯妙瑜一下子想到了什么,心下微沉。

没有谁能够长年百岁,总有这一天的,帝王也不例外。可这一天似乎要比想象中来的更早……冯敬文还远远不到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啊。

她压下心里的不安,抬手对冯敬文比了个噤声的手势。

“认真听,待会父皇要考你的。”冯妙瑜给了他一个警告的眼神。

冯重明和几位大臣说完话已是深夜,外面的雨势听着小了些,几位大臣前脚刚走,冯重明就叫了两人过去。

“这件事你怎么看?”问的是冯敬文。

冯敬文一滞。

什么怎么看,他方才根本就没有用心听几人的谈话,这时候那能说出来个子丑寅卯。冯敬文就望向冯妙瑜。往常这时候她总会帮他的……可这次冯妙瑜只是坐在一旁低头喝茶,全当没注意到冯敬文的救助的眼神。

未来天下的主宰,总不能一辈子靠着他的长姐吧。

又是好一阵咳嗽,冯敬文吓得直缩手,冯重明看他良久,最后只叹了一声道:“时候不早了,太子先回去吧,朕和你皇姐还有话要说。你在功课上还要多下功夫才行。”

冯敬文松了口气,应诺后赶忙大步离开,跑得比兔子还快,生怕冯重明又后悔,喊他回来训斥。

同样的问题,冯重明又问冯妙瑜。

冯妙瑜本想用一句儿臣不懂行军打仗之事糊弄过去,抬眼对上一双疲惫的眼睛,却又不忍心敷衍他了。

“朔方残部,再加上最近的夏绥应该还能凑出五六万人马,届时由他们引开蛮族的军队,应该能为潘将军他们解围。只是战场情势瞬息万变,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,儿臣不敢断言。”断水少粮的,潘青等人也许根本坚持不到朔方和夏绥军前去解围,冯妙瑜顿了顿,又安慰道:“天佑我大梁,那蛮族不过是一时猖獗,父皇不必过于担忧……无论如何,您还是要以龙体为重啊。”

冯重明又叹了一声,表情有些复杂。

“朕知道你们二人此前有些嫌隙,都是朕过于宠溺太子,”冯重明摇摇头,目光恳切,“但你们到底是亲姐弟,血浓于水的。太子年纪还小,有不足的地方,日后还得你多多提点他。”

“这都是儿臣应该做的。敬文尚且年幼,父皇也要保重好身体才是。”冯妙瑜说。

就在两人说话间,刘公公带着人进来布置饭菜,帝王家的宵夜倒也很简单,不过两碗鲜鸡汤馄饨和几样小菜,刘公公又递了茶,给冯重明的是浓茶,冯妙瑜的则是暖身子的杏仁茶。

书案上的奏折堆积如山,看样子父皇今晚是不打算睡了。

“让你等那么久,也饿了吧。来陪朕吃点宵夜再回去吧。”

桌上碗筷都摆了是两份,冯妙瑜明白他的意思,她想了想,却说:“不了,父皇若没其他的事情,那儿臣先告退了。”

冯重明和刘公公都是微微一愣。

半晌后,冯重明才点了点头,“有空记得去看看你母妃。”说罢挥挥手,叫刘公公送她出去。

书房一下子就冷清了。

等刘公公送完冯妙瑜回来,帝王已经用过了宵夜,正坐在书桌前沉思。

“她变了。”冯重明轻轻说,“和以前不太一样了,倒是越来越像她母亲了。”

帝王有意留冯妙瑜用膳,她却拒绝了。刘公公摸不准帝王的心思,不敢贸然接话。

“要是他们两能换一换,朕也不必操这个心了啊。”冯重明又叹了一口气,拿起朱笔,“替朕研墨吧。”

蚕丝绫锦在书案上展开,刘公公挽袖替帝王研墨间无意扫到了上面的内容,登时吓得跪倒在地。

“陛下,恕奴才僭越,这,这……”刘公公有些结巴,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了,“哪怕是公主,从古至今,也从来未有过女子入朝为官的先例啊……”

“多嘴。”冯重明拿起玉玺,“受命于天既寿永昌”八个大字落在锦书右下,帝王的意志,“若有用到这份圣旨的一日,她自然知道该怎么处理的。”

“好了,你拿下去好生保管着吧。”冯重明把圣旨交给刘公公,却又不住地咳嗽起来,好一会才止住。

他张开手,掌心里有淡淡的血色。

——

出了太极宫的宫门,往延禧门方向走了两步,冯妙瑜又突然改了主意。说起来她也有些日子没去凤仪宫看望皇后了,凤仪宫内仍亮着灯,母妃一向睡得晚,冯妙瑜便叫人前去通传,没一会,郑姑姑从里面出来了,她屈身向冯妙瑜行了礼。

“时候不早了,公主请回去早些休息吧。皇后娘娘这会不愿见人。”郑姑姑说。

雨已经停了。积蓄的雨水从瓦檐上落下。

“又吵架了?”冯妙瑜问。

“年前的时候,”郑姑姑动了动嘴,哪怕冯妙瑜已经是有了家室的大姑娘了,父母间的这些事情也不好当着她的面明说,郑姑姑便含糊道:“皇上和娘娘起了些争执。娘娘不是不愿见您,眼下娘娘是谁都不想见。还请公主见谅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

郑姑姑又道:“奴婢瞧着公主的气色不错,您的身体可是好些了?娘娘嘴上虽然不说,其实心里是担心您的。上次送去的那两个嬷嬷照顾您照顾的可用心?”

“好多了。宫里出来的人,自然是好的。那两个嬷嬷做事很细。”冯妙瑜说。

她小产的消息传出去后,张氏便派人送了不少东西,补身子的,日常用的,非常实用,这种事还是女子最清楚了……还派了两个经验老道的嬷嬷专门过去照顾她休养。

“那劳烦姑姑和母妃说一声我来过了,”冯妙瑜抬头望了眼凤仪宫,黑魆魆的,其实什么也看不清楚,她轻轻说,“我走了。”

——

帝王的身体状况是绝对的机密,就连冯妙瑜无权过问,更别说普通臣子了。

大概真的是龙体欠安,不得不提前考虑起自己的身后事,自那天晚上传冯妙瑜入宫后,冯重明又开始器重冯妙瑜了。具体表现就是不论做什么都要带上冯妙瑜一起去,就连去京畿大营校阅都不忘叫冯妙瑜在身边——这是历朝历代前所未有的事情,带一个已经及笄出嫁的公主去大营校阅,这是打算把兵权给她玩玩的意思?

满朝内外一时哗然,众说纷纭。

只是外面的风言风语暂且不论,冯妙瑜自那日后便忙得脚不沾地,难得有空回府也是倒头就睡,谢随看着心疼,却也没法帮她分担,干着急,只能在零碎的小事上更加体贴,让她少些烦扰,能多休息一会是一会。

人忙起来就顾不上时间。

一转眼,春已深了。

三月初七,清明祭祖。

祭祖之事有礼部和太常寺一手操办,冯妙瑜才总算有了些许喘息的功夫。一觉睡到翌日下午。神清气爽。

午后暖阳透过隔扇洒在地上,屋里安静极了,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,许久没有这样悠闲过了。冯妙瑜在床上躺了好一会,才有些不情愿地爬起来。

她叫了几声,没人答应,只好自己披了外衣推门出去,院子里也安静极了,空无一人。

又往外走了两步,才终于在梨花树下瞧见了一个人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