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不其然,后台休息室里,杨疏乙和三位教练正热络谈笑中。
柯让远远就听见“shut up”,“闭嘴”的音节,用脚趾想都知道,自己又有新梗了。
见他过来,教练围上来与他拥抱,杨疏乙也不客气,照做了。
见大明星实在有够光鲜亮丽,柯让一时有点担心自己一身汗,不雅观。但杨疏乙显然毫不介意,嘴上恭喜他赢得开门红,与他手掌相握,互揽后背,很是亲密。
“你好香啊。”柯让没过脑子,心里的感叹溜了出来。
今天的杨疏乙是成熟的无花果味,他的大脑感官迅速判断出这个味道。
“是吗?”杨疏乙闻了闻自己手腕,坦荡荡的。
这次跟着杨疏乙的工作人员除了助理小丁,还多了一个拿手持摄影机的camera man和一个高大健壮的保镖大哥。
“谢谢你来看我的比赛。”柯让礼貌道,像是要把刚刚的轻浮扳回来一点。
“当然要看了,只要没工作安排,每一场我都来给你加油!”
“这段时间都会很忙吗?”
“嗯,行程和活动很满,都得围着比赛转,空闲时间有限。你这个半区的竞争很激烈啊。”
网球比赛是淘汰制,所有选手被安排在两个半区,每个半区经过1V1的多轮淘汰后,各边胜出的1人进入最终决赛。由于抽签是随机的、加上种子选手的认定机制,有时候其中一个半区可能会存在多名冠军争夺者,也就是说这些夺冠热门选手会先内部淘汰至只剩一个人。
柯让耸耸肩,“顺其自然咯。你会解说哪几场呢?”
“得看前三轮的情况,主要是中央球场的。”
关注度高的球员之间的焦点战一般会被安排在中央球场,为了卖出更多的票。
“如果我和TOP10对上了,你就会解说我的比赛吗?”
“对上TOP10,你是想还是不想呢?”
“我又不怕。你看过我的签表吗?”
这话问得有点唐突,柯让心里也知道杨疏乙没有理由会特别关注他的签表——也就是他每胜出一轮可能对上的人,根据其他人的比赛情况,在比赛决出结果之前,存在很多种可能。
“当然了。我看你第三轮就够硬仗的。”杨疏乙语气随意,说得也不客气。
得到了肯定的回复,柯让很开心。
“前提是他能打进第三轮。”如果不爆冷的话,第三轮与他会师的是TOP25。
“行啊,你气势够足的,第二轮一定加油,我相信你。”
“你还没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呢。”
“噢,说了怕你伤心。我应该只会解说TOP3内的选手,再努努力吧,柯让同学。”
杨疏乙挑挑眉,看在柯让眼里,觉得有一种斗志突然开始熊熊燃烧。想来也是,杨疏乙是赛事冠名方花钱请来的嘉宾,除了例行的宣传推广流程,只有最后的焦点战才配得上他的咖位。
柯让信誓旦旦,“等我。”
赛事第三日。
仅是男单第二轮就有32场比赛,且不说还有男双,赛会场地非常吃紧。此时所有室外球场都在进行角逐。比起稍显冷清的其他赛场,第16号场地被观众围了个水泄不通。起初也并非如此,室外场地的座位有限,拿天票的观众可以自由选择,灵活移动。随着场上几个极有趣味的多拍来回,人群可劲儿地欢呼鼓掌,把周围零散的观众全都给吸引了过来。而球场上那个带着鸭舌帽的高挑的年轻小将,正是柯让。
他深棕色的卷发有些俏皮地从帽子搭扣处钻出来几缕,在等待对手发球的垫步动作上,半屈着膝。两条覆盖着充满爆发力的肌肉的大长腿在小幅度地垫步,这是接发的待机动作。他就像狩猎前的猎豹那般专注。在对手抛球那一刹那,他将判断出球路并启动全身的动力链,提前跑到击球点侧后方,并接住对方时速200Km/H的一发。
这个对手他太熟悉了。23岁,出生于荷兰的德尚,代表他母亲的国籍拉脱维亚出战。德尚和柯让搭档过几次男子双打比赛,两人对彼此的球风很了解。以至于那几个互相打不死的多拍下来,柯让都无奈地笑了,两人拿对方一点办法没有,非受迫失误很少,全靠体力互搏和心理耐性。这样的局面双方选手都消耗很大,但观众们却看得津津有味。
两人在赛场上大角度地前后左右冲刺、急停,有几个球甚至还摔了个狗啃泥,让两边的教练都心里一紧。比分一直你追我赶又回到平局,两人都在飞快地动脑筋想着如何才能抢先破掉对手一局。交换场地时,德尚还顺手拍了拍柯让的屁股,因为上面还留着刚刚在地上擦的灰,这种少有的和谐氛围引得裁判都笑了起来,观众也乐呵呵得又补上一阵加油鼓劲的掌声。
第一盘局分来到了5:4,柯让先顺利保住自己的发球局,接下来德尚如果不能保发的话,那么柯让就可以6:4赢得第一盘,这是在盘末给与对手致命一击的一种破发方式,让被破发的那一方回天乏术,所以对德尚来说,这一局通常被叫做“非保不可的发球局”。而一旦德尚稳住发球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的话,那么6:6的局面就直接把两人送进抢七。抢七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一个局面,类似于足球的点球大战,前面比赛的几十分钟拼抢通通归于零,对选手来说很残酷,毕竟每一分都是决胜的关键点、可谓是全程刺激无尿点。
对德尚来说,比起直接输掉这个关键局,当然是将比赛拖进抢七对他来说更有利;但对柯让来说,虽然先保发,但要破掉对方的发球局也不容易,毕竟前面两人都各保下了4个发球局,势均力敌。
第10局即是在这样的心理角力中拉开了序幕。
……
赛场另一边,承办地的办公楼中心会议室。
坐在会议桌左边第一顺位的人对着ipad屏幕倒吸一口凉气,这一声打断了克林达正在侃侃而谈的执行安排。
“啊,sorry,您继续。”道歉了,但毫无愧疚感,杨疏乙的视线仍旧钉在屏幕上。
克林达撇了他一眼,无奈又只能惯着的样子朝在座的员工摇了摇头,继续发言。
“刚刚的听明白了?下一组,继续。”
“好的,kalinda姐。平台那边安排了好几组解说嘉宾,焦点战都准备了至少三个频道,来匹配不同的观赛需求。为了跟CCTV打出差异,这次他们用的嘉宾除了原来的技术流解说老头,还请了已经积累了名气的网络解说员、网球自媒体主理人和业余比赛的冠军,整体都偏年轻化了。
跟疏乙搭档的人员,一个是驻场主持人礼安、另一个是前国家女单网球队的运动员,现任S市网球协会会长的罗嘉女士,她算是符合您要求的唯一一位女士了,她也很配合,答应了参加决赛的解说。”
“行,这几天监控好直播室的弹幕、评论,及时修正方案。比赛相关的新热点和小细节,每个比赛日结束都整理报送过来,小丁你盯好公关那边,注意哪些可以提,哪些要避免。宣发,疏乙解说的场次提前引流到位,让冠名方和赛事方看到我们的号召力,数据必须达标。
后续的通稿,联系正规媒体提前介入,这个角度是新的,体育记者肯定愿意写。体育圈的长短视频作者、公众号、podcast主播,一个都别漏,他们自己评论也好、我们提供材料也行,挑最好的几个内容来发,数量别太多,少而精。没选上的照给劳务费,懂吧?给你们10分钟再讨论一下还有什么问题,提出来。”
克林达把转椅往旁边挪了挪,探过头去看杨疏乙面前的ipad屏幕。
“战况如何?”
“嘘——第一盘关键局,紧张死了。”
“亲爱的,你还有15分钟,化妆师等着呢,等今天的专访完了还有几组照片要拍。”
说到工作,杨疏乙在百忙之中抬起头:“给我和主持人、嘉宾安排个见面,我们三人提前熟悉一下。”
“没问题!老板。”旁边的工作人员答道。
赛场上的柯让有些急躁,对方在这个发球局已经赢了两个球,30:0。
“Calm down!”桑塔教练的声音从背后传来,柯让没有回头,但用一个深呼吸定了定神。他不是那种时常与教练交换眼神和口型的球员,但他会注意来自包厢那边的举动。当他陷入不自控的境地时,团队适时的提醒,可以让他获得情感上的支持,其余时间里他都偏向于集中精神独自面对场上发生的一切。
然而这一局,德尚的求生欲强过了他的求胜欲,连续再给了两个角度极佳的一发,柯让这边的天枰失了重心。比赛被拉进了抢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