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看书网 > 成为女皇的狗腿又怎样 > 第3章 入城

第3章 入城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月光照不亮整片乱葬岗,废弃的茅草屋也从不会有烛光自夜晚亮起。

阿灰摸出老乞儿为她偷来的弹弓,垂手捡了颗不大不小的石头,在夜色中摸索着射向远处的某个方向。

极静的夜里,一丁点声响都能引起人的警觉。茅草屋合不拢的破门很快被人推开,一伙挎着刀的官差大咧咧地举着火把走出来。

老乞儿的眼睛瞪得更大了,好在嘴巴被阿灰捂着,发不出声音。

三五个官差顺着发出响动的方向走了几步,火把将一整片平坦的地势照的清楚。

“兴许是野猫吧。”有个人打了个大大的哈欠,一连拍死几只趁乱进食的蚊子:“行了,咱们回去喝酒吧。今天发作了一通,那群臭乞丐不敢回来的。”

“说不准是那个偷了刺史家财物的小贼回来了。”身量高些的衙役又往前走了几步,身后的人不耐烦地喊他:“行了啊,你还指望着找回东西升官发财呀。”

“就是啊,老苏,回来喝酒吧,好不容易接一个能偷懒的活计。”是那个打哈欠的衙役:“咱们守个几天也就能交差了,人家拍马屁要讨好刺史大人,你就算找到了功劳也算不成你的,白费那功夫。”

高个头衙役犹豫几番,草草又看了一遍,便回了屋子里。

乱葬岗很快又恢复寂静,远远能听见茅草房里传出划拳喝酒的嬉闹声。

老乞儿推开阿灰的手,呸了几口:“你刚才捡的石头还是狗屎,这么臭。”

阿灰也不分辩捡石头的手与捂他嘴的手不是同一只,拖着他悄悄往林子里走:“你该漱漱口了。”

老乞儿被拉着走了一段路,才反应过来,对着自己的手哈了一口气:“你还说你不嫌弃老子。”

两人远离了乱葬岗,也离夜幕中紧闭的城门越来越远。老乞儿想着往乡里去,讨的钱少一点也总比没有要好。

阿灰却拦住他:“你会这么想,旁人当然也是。我们两个一小一残,若是被打劫了,哭都没处哭去。”

乞丐窝里当然不是一团和气的,像他们两人这样的老弱残幼,本就是在团伙里被排挤出来报团取暖。

往日里好歹还有大乞丐坐镇,明面上都过得去。如今分散了讨生活,有些人便不会再守秩序了。

老乞儿迟疑道:“可我们能去哪里。”

城中肯定是回不去了,可下乡也算不上好选择。前有狼后有虎,阿灰咬牙决定:“我们还是在城中留几日,见机行事吧。”

老乞儿当下就反对:“不成,乡里讨得钱虽不多,可城里咱们却是进不得的。说到底以后还是要见面的,他们也不会做得那么绝。”

老乞儿执拗,如何都不肯留下。可阿灰有自己的打算,也不肯松口,二人当场散伙,各自离去。

临走前,两人分了铜板,阿灰多拨出十个给老乞儿,自己手里寥寥:“这是给您孝敬的,过几日城里的风波过去了,咱们还继续搭伙。”

老乞儿笑了一声:“倒算你孝顺,也不枉费这一二年里你管我叫一声师父。”

二人也并非是相处多年,阿灰两年多前来到吴县,乞讨途中被老乞儿带回乞丐窝,好歹有个遮风避雨的歇脚处。阿灰管他叫师傅,学的自然也不是什么正经营生,不过是学如何装哑巴扮可怜,如何看人脸色要钱,如何跪下磕头时看着可怜实际不痛不痒。相处半年,老乞儿才把毕生绝学传给这半路徒弟,学费便是阿灰指天发誓要给老乞儿养老。

不过也不是多了不得的手艺,只是一门口技,与一门不算多精通的小偷手段。他们这样看人眼色讨生活的人,嘴里从来没一句实话,老乞儿心里也没底,才再三要阿灰保证不离开他这残疾老头。

抠搜如他,收下铜板后,又数了五个塞回去:“孝敬归孝敬,这是师父给你的零花。”

此时他也不怕阿灰背着他给人当女儿去了,那日人多眼杂的,谁能保证无人起了心思,押着阿灰去刺史家里讨赏呢。

阿灰看的出他的心思,也不推辞,笑嘻嘻的把钱塞回衣服里:“师傅大气。”

“过五日,我们还在老地方碰头。”老乞儿又叮嘱:“你也机灵点,情况不对就往乡里去找我,晓得不?”

老乞儿这样的人物,最怕的就是官差,那些一言不合就能给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定生死的存在。

只是他既不敢留在城里,又担心真被乞丐抢劫。捧着破碗,一边往乡里去,一边寻思着沿路找地方藏点钱。

阿灰掉头就去了城门外不远处的湖边,不过却是与乱葬岗相反的方向。

护城河就像是姑苏城最坚固的一道防守,环绕着围守在城墙外,夜里也有官差巡逻。正值盛夏,两岸绿树成荫,夜里蝉鸣个不停。河中仍有船只通行,载着货物进入运河。已是宵禁的时刻,却也有灯火通明的花船随着水流波动缓缓前进,隐隐可听见琵琶琴声。

阿灰避开游船的位置,去往护城河对岸,远离城中的一处小水塘,脱了衣服下水去。

前一日淋了雨,阿灰的头发早就馊了。只是她与老乞儿在乞丐堆里的地位不高,所有乞丐多少都在乞巧节那日小赚一笔。此时结伴去湖边洗澡说不准还要被抢了衣服铜板,是以二人对这事谁也没提,反正平日里的乞丐窝也说不上多干净。

阿灰搓着身上的泥,一边在水里游,顺手也把衣袜搓洗干净了。所幸天气炎热,衣服拧干后干得快,阿灰光着也不怕着凉。只是头发脏的厉害,趁着将衣服挂到枝头后的闲工夫,阿灰又钻进河里洗头发。

常年吃不饱饭,阿灰的头发算不上好,发黄又干枯,披散在后背晾干时,阿灰也没闲着,将从河中捉来的小鱼小螃蟹架在火堆里烤。

天还未亮,阿灰穿上衣服,用一根布带理好头发,将两枚烤好的鸟蛋揣进怀里。估算着城门快开的时间,她跳下树,信步往城中走去。

城门口早就聚集不少结伴从附近乡里上来,挑着蔬菜鸡鸭蛋的的老农在排队进城。阿灰昨夜勉强梳洗一番,现下穿着虽然落魄,也算不上多整洁,却也和乞丐之流全然不同了。

阿灰不远不近地跟在一家进城卖蔬果的农户身后,农户带着个半大小子。阿灰手里捏着鸟蛋,也不直接吃了,而是一边慢慢剥壳,半晌才珍惜地咬上一小口尝味。农户的儿子眼睛几乎都沾在了那枚鸟蛋上,时不时瞥过头来看。

她身后是一对农户夫妻,也带着个五六岁的小儿子。看出前后的农户并不相识,阿灰便放心的与身前的小儿搭话。她自小混迹三教九流,一张嘴最是会骗人,也最会哄人,说话间就和两个孩子熟络起来,一口一个哥哥弟弟,好似生来就是一家人。

两边的父母心思都放在自家的蔬菜鸡蛋是否压坏上,对此只是看了一眼,各自都以为阿灰是另一家人的孩子。

城中一如既往没有大事发生,是以城门口检查得并不严格,官差只挑着明显是从外地来的商户核对路引与户籍文书,本地的农户只隔几个人查一次。倒是还有零星乞丐试图像往常一样进城去,这回官差却是铁面无私,又是盘问又是搜身,往日收点好处便睁只眼闭只眼的好事儿也没了。

阿灰躲在人群里瞧了几眼,那几个被驱赶的乞丐并非是乱葬岗那一片的,年纪瞧着很大了,走路时伛偻着腰,恐怕也是不被乞丐团伙接纳,才会在此刻消息不灵通地撞上去。

“让让——都让开——”身后传来踏踏马蹄声,人群吵吵嚷嚷地让开一条路,三人一身风霜疾行至城门口,亮出符牌后很快被放行。

原本很快就要排到阿灰前面的那家农户了,不过遇上官员进城,也只能眼巴巴看着人家插队。

阿灰原本也正关注着,只是距离守卫并不算近,只能从他们的口型分辨出一句“京中有急事向刺史告知”。不过这些官员有再大的事也与她这个小乞儿无关,当务之急依旧是如何混进城内。

很快便排查到阿灰前边的农户,察觉到守卫锐利的视线扫过自己,阿灰笑吟吟地跟农户的儿子搭话:“哥哥,我还有一个鸟蛋,你要吃吗?”

那小儿几乎不敢相信还有这样的好事轮到自己,又怕被父母训斥不懂事,吞咽着口水一脸紧张地接过鸟蛋,一时都没注意阿灰亲密地与他走在一起,仿若是一家人一般。

两人因为说话慢了一步,守卫抬手拦住他们,小儿连忙着急地向前面挑菜的人大喊:“爹,我爹在前边。”

守卫看了他们一眼,抬手让他们进去了。小儿喜滋滋地剥了鸟蛋囫囵吞下,抬头想和小伙伴说话时,转眼人就不见了。小儿也不多想,只当她去找爹娘了,自个儿也一蹦一跳地跑到爹爹身边。

阿灰在姑苏城内混迹许久,对于道路自然是十分熟悉的。她逐渐从大路走入巷子,七拐八绕后,出现在一扇从门牌来看,看不出是赌坊的门前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