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看书网 > 成为女皇的狗腿又怎样 > 第6章 京城来人

第6章 京城来人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“请大爷早做决断!”说话之人是林家门生,自幼父母双亡,幸亏得恩师林相资助读书科举。只是在当下的风波里,也受林家牵连被罢官。

关皇后初以当街纵马伤人的名头拿下林家纨绔子孙,又以案子逐渐引出林家官员贪污腐败、欺压百姓、侵占良田等罪名罢黜林相的官职,收押入大理寺。

在京任职的林家二子,关皇后的前女婿,也以同样的罪名蹲在牢中。

门生此来,也是冒了风险向林刺史传达出一个讯息:尽早把手上要命的东西处理掉吧,关皇后马上就要处理你了。

其实早两天,刺史夫人在京任官的父亲便递了信来传过消息。信中没明着劝刺史大度点放夫人合离归家,只是意思也差不离了。

虽然早就知情,但是对门生的雪中送炭依然是十分感动。林刺史差遣小厮取来黄金白银各五两,充作门生这一路赶来的辛苦费:“当下还有子诚愿意走这一遭,谢意难表。林家正处于危难,林谭不敢许诺什么,只是日后定将子诚作亲兄弟来看。”

门生十分羞愧,说什么也不肯接受钱财:“若无恩师,也无在下今日。老师尚在受苦,我却什么也做不到,哪敢蒙受大爷的看重。”

林刺史强硬的要他收下,又吩咐人去城中上等的客栈开房间,叫门生暂且歇脚。倒不是他小气,不愿叫人住在府里。只是府中正值多事之秋,还是不牵连外人为好。

才将人送出书房,几乎是前后脚的功夫,京中又来人了。

这一回却是更加糟糕的讯息,他的两个侄子被杀,林家被冠以谋反的罪名,天使已经在来姑苏城的路上了。

前来通风报信的是太子属下官员,刺史的父亲林相曾任太子少傅,后升至中书侍郎,同中书门下三品。太子是个顾念旧情的人,又将林相视作老师来敬重,不仅费尽心思在京中为林相周旋,此时又托人来提前报信。

原来是两个孩子不知轻重,与一群年轻气盛的学子写了一封求圣上杀妖后的请愿书。甚至招摇过市,一群毛头小子罢学不说,又聚众演讲,激起群愤。此事传到宫中,彻底惹怒了皇后,将挑事的几人当众绞杀。林家二爷因教子不善,从普通监牢换进了死牢。查证过程中,又搜出了疑似谋反的罪证,连累林相公又被拉出来审问一番。

林刺史乍然听闻两个侄子的死讯,如遭重击。由衷落下两行泪,却不敢声张,更不敢将此事透露给随着自己来江南赴任兼养病的老母亲。

他心里明白或许是京中有人故意生事,趁着林家大人管不了孩子的时候,故意挑唆两个侄儿。不管是为了激化皇后与世家的关系,又或是想以此生事,林家二房是彻底完了。甚至更严重的,林家大房,旁系,亲族,都要跟着吃挂落。

此事的源头是因林相参与草拟废后旨意为始,如今的发展却由不得人控制了。

一并前来的,还有林刺史的前弟媳潥溁县主的人:“哎哟喂,刺史大人尽快拿个主意吧。”是一位面庞方圆的管事,赶路多日,此时面色发白,连灌了三杯茶下肚也不见好些。林刺史才送走太子的人,他就紧忙拉着刺史进书房:“这位林小姐呀,县主是一定要保下的!”

他是潥溁县主的乳公,因着老妻的关系,一家子都被算作县主的心腹,现下就被委以重任派来了姑苏。

潥溁县主早三年前就与林家二爷合离,两个儿子随着父亲在京中读书,女儿就由婆婆带着去了姑苏教养。关皇后铁了心要治林家,连亲外孙都杀了。可这位外祖母再狠心,作为亲娘的潥溁县主却是做不到不管不顾的。

这也狠狠为难了林刺史一把,于理来说,林家还不知前路如何,他不该为一个侄女将林家架在火上烤。万一事败,林家罪加一等,连累亲人是他不想看到的。

可于情,蕙柔不光是县主的女儿,也是他的亲侄女,他弟弟如今唯一的血脉。既然有人愿意搭把手,那将侄女托付出去总是好的。

时间紧急,容不得林刺史多犹豫,又有管事在一旁虎视眈眈。先叫人把管事安排好,又匆匆去找自己的夫人刘氏,紧急将贴身伺候过林蕙柔的丫头婆子处理干净。

小门处的小厮匆匆跑来问:“大人,外边有人说找到了二娘的玉佩,正要求见呢。”

林刺史转头看自己的发妻,刘氏一怔,随即反应过来,摆了摆手:“早就找到了,给半贯钱,让外边的人回去吧。”

院子里的奶娘还在哭求,她从长安跟来姑苏,自视为二娘心腹,如今却要被打发去苻州的乡下守庄子了。

前些日子刘氏把在姑苏本地赁的丫头婆子转卖走了,府里只剩下从京带来的家生子,知根知底。

哭声扰得刘氏心神不宁,她死死抓着丈夫的袖子:“你要做什么?已经到怎样的地步了?咱们的孩子该怎么办?”

不说刘氏为了自己的孩子起了心思,怎么与刺史闹。就说刺史匆匆回到衙门后,就听长史偷偷来打小报告,别驾有个宠妾的娘家哥哥参与进了一桩杀人案,别驾亲自去审案子了。

刺史自己还一脑门子的官司,原本哪有心思管别人的闲事。只是听到此事涉及州府官员的亲戚,又怕别驾徇私,过几日被天使揪出来,这件与他不相关的官司就成了他的小辫子了。

转头就带着长史往公堂去,一路上打听清楚了案子始末:民女顾大娘的父亲顾老五遭富户沈家抢了原配老婆的陪嫁,过程中又打死受害者顾老五。此事是当众做的,连证人都一起来了公堂。

他们到的时候,别驾正在审顾大娘:“你口说顾老五是被沈家人打死,可证人又说走前顾老五还好生生地在地上耍赖,你怎么证明不是将顾老五的死因栽赃给沈家人?”

刺史才听了一耳朵,就皱起眉头。这明晃晃的偏袒,连他都能听出来。再看堂上顾大娘跪着,沈家少东家却被赐了座。死者被放在一块破门板上,周围跟着来的邻居面带惧意,只他到来这一会儿就听有人翻供,说是不知道沈家人走的时候顾老五死没死,许是自己做贼心虚吓死的呢。

别驾还没注意到刺史等人,又气势汹汹询问证人顾老五的为人,说话间就认定了顾老五平日偷鸡摸狗,那所谓的嫁妆就是沈家的财物。沈家教训一个手脚不干净的帮工,于情于理。

人群里不是没有别的声音,只是碍于堂上的官老爷,无人敢直说这案子判的不公。

刺史才从家中过来,穿的是便服。隐在人群里,听到了往日听不到的声音,心中恼火不说,心底生出几分隐晦的恐惧。眼瞅着天使不过一两天的脚程就要到吴县了,要是这个案子处理不好,难保受害人家属不会告到天使面前。届时一桩民间杀人案,就成了官员渎职。

视线落到公堂中跪得脊背挺直的小娘子,看年纪大小不过与他家侄女二娘相仿。这么小的女孩,就敢为父上诉,是一个有孝心的人。

林刺史欣赏有孝心的人,此时却是十分头疼。但看这小娘子的决心,便是一定要替父亲讨个公道的。死者孩子年幼,难说好坏。若恐吓一番,或是以好处引诱,心志不坚的孩子便会从了。但公堂上这个口齿清晰,大胆伸冤的死者女儿,只怕是块硬骨头。

又看跪在她身旁只知道哭泣的母亲,心道这样的妇人倒是好叫她改口。

刺史旁听许久,就是在估量为民伸冤好做,还是料理干净刺头更方便。想到一些陈年旧案,也得把受害者家里人的情况摸清楚,解决好。

只是如今听百姓的口风,这官府衙门竟是算不上清廉?

林家在京中的案子便是由贪污案发展成如今,若是别驾收受贿赂被查出,迟早牵扯到自己,京中该怎么看他这个刺史。往日政绩全消,身后名都变成那个在姑苏贪污不作为的刺史吗?

刺史心中做了决定,终于走了出来,惊了别驾一跳。连忙起身行礼,又将刺史迎到上首。

刺史却不肯坐:“我听别驾耍得好大一副官威,竟是能当众逼人改口供了。”

语气骤然严厉:“依本官看,你也别叫张别驾了,既然能一盏茶的功夫审清案子,倒不如叫张青天如何?”

人群里骤然响出喝彩声,显然是听明白了这番直咧咧的讽刺,纷纷喊着“张青天”。直把张别驾听得一头冷汗,心里暗骂这位好脾气的林刺史突然发的什么疯,临时出来辨官司了。

脸上自是一片惶恐,口称不敢:“下官依据判案,所听所言,皆是来自人证。”

心里明白刺史这是要拿自己当鸡宰给猴看,给自己立个明察秋毫的清官美名呢。暗暗斜了那不正经的小舅子一眼,立刻就请刺史来断案,自己只作旁听。

刺史也只是口头训诫几句,顺势踩下台阶,没有再追究别驾的徇私。先去后衙换上官服,回到堂上,惊堂木一拍:“堂下何人?有何冤屈?”

拉着吓傻的继母磕头后,顾大娘,也就是阿灰抬头朗声回答:“回大人的话,民女是死者顾老五的女儿,旁边这位是我爹的续弦陈氏。民女与继母要告沈大郎侵吞我家财产,蓄意打死我爹,杀人灭口。”

刺史听她说话自有一番条理,这才正眼打量她。这一眼就吓得他后背绷直,险些站立起来。

这……这、这小娘子竟和远在长安的关皇后有七八分相似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