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看书网 > 砚墨生华 > 第7章 第 7 章

第7章 第 7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次日清晨,范阳在古籍修复展的入口处等待苏晚。他身着浅灰色亚麻衬衫,手中握着提前打印好的展览导览图,上面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注了重点展品。昨夜他特意查阅了《天工开物》中关于纸张修复的记载,又对比现代修复技术,将相关要点整理成简易笔记。

苏晚到达时,见他正专注地看着墙上的修复工具介绍,不禁笑道:"你比讲解员还认真。"范阳将导览图递给她,指着一处标记说:"这里展示的明代古籍修复工艺,与《考工记》中'天有时,地有气,材有美,工有巧'的理念不谋而合。修复古籍不仅是技术,更是对时间的敬畏。"

展览厅内,他们驻足在一幅破损的清代字画前。工作人员正在演示修复过程,范阳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,突然开口:"用淀粉浆糊加固画芯时,是否需要根据纸张的年代调整稠度?"他的问题让工作人员一愣,随即点头:"您说得对,年代越久的纸张越脆弱,浆糊要调得更稀。"苏晚惊讶地看向范阳,他却只是淡淡一笑:"不过是触类旁通罢了。"

参观结束后,两人在展览中心的咖啡厅休息。苏晚好奇地问:"你怎么对这些冷门知识这么了解?"范阳搅动着咖啡,想起前世在藏书阁苦读的日子:"就像煮茶,水温、火候、茶具缺一不可。了解一件事物,也要从多个角度去探究。"他从包里拿出一本笔记本,上面画着不同朝代古籍装帧形式的对比图,"比如这些装帧方法,背后都藏着古人的智慧。"

与此同时,便民平台的"文化便民"项目遇到了难题。合作的社区书院师资不足,难以满足线上课程的排期需求。范阳没有急于寻找新的合作方,而是组织团队对现有讲师进行调研。他设计的问卷不仅询问教学专长,还包括个人兴趣和可调配时间。整理数据时,他发现一位教授书法的老教师,年轻时曾研习过茶艺。

范阳亲自登门拜访。茶室里,他没有直接谈合作,而是与老教师探讨宋代点茶与书法的相通之处:"点茶讲究'运筅如运笔',书法追求'力透纸背',二者在气韵上是共通的。"见老教师来了兴致,他才提出邀请:"不知您是否愿意开设一门'茶书同源'的课程?"老教师欣然应允,还主动介绍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。

便利店的连锁扩张也面临新挑战。新开业的分店位于写字楼区,午餐时段客流集中,但周边快餐店竞争激烈。范阳连续一周在午餐时间观察顾客动线,发现上班族普遍追求快捷与健康。他立即调整商品结构,增加即食沙拉、三明治等轻食,并推出"扫码预订单品,到店立取"的服务。为了提升效率,他借鉴古代驿站传递信息的方式,设计了店内订单传递流程,确保顾客等待时间不超过3分钟。

这天,一位孕妇在店内购物时突然身体不适。范阳第一时间搬来椅子,又让店员取来温水和糖果。他注意到孕妇手中的购物篮里有婴儿用品,便轻声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联系家人。在等待救护车期间,他用屏风为孕妇隔出私密空间,还播放舒缓的古典音乐缓解紧张情绪。这件事被顾客拍下发到网上,便利店的暖心服务赢得一片赞誉。

夜幕降临,范阳在办公室审核"文化便民"项目的课程大纲。苏晚送来宵夜,见他在每门课程介绍旁都标注了适用人群和学习目标,忍不住说:"你做事总是这么细致。"范阳合上文件,指着窗外的灯火:"就像这城市的万家灯火,每一盏都有自己的位置。我们的服务,也要找到最适合的落点。"

此时,运营部传来消息,新开发的课程预约量超出预期。范阳却没有放松,他要求团队密切关注用户反馈,同时着手准备课程效果评估方案。砚台残片静静躺在办公桌上,映着电脑屏幕的微光。手机震动,是社区书院的负责人发来消息,希望增加线下活动场次。范阳回复:"明日详谈,我已整理好初步方案。"窗外,城市的夜生活刚刚开始,而他知道,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决定,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